一、系统思维的衡量标准
【时评】大学的三要三不要,教育走偏如何自救?
我们无需你认同文章观点,但希望能打开你的智慧之门,让你的思考,从一维变成九维。
今天继续教育的话题:
中国的教育早已走偏了,如何帮助孩子?我们尽自己所能。
我们这个大学的系列,只给看得懂的孩子和家长看,相信你看懂就有收获。
今天谈实用操作:
大学的三要三不要。
给人生一点启发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大学的正确姿态。
大部分孩子,
都是懵懂懂步入大学校园,
大学的常识和精神,连门都没有摸着,
又懵懂懂地毕了业。
扒一扒
现在有多少在家啃老的大学生——
就会知道有多少白读了大学的孩子。
我们继续大学教育的话题。
我们前面谈了体系化思维。
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你的所有知识系统化,
建立体系化思维。
那,它的标志是什么?
从已知推出未知。
再玄点:从不确定推出确定,从过去推出未来。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都有先例,都有解决的常规方法。
一些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会比大学生解决得更好。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
遇到一个从没见过的困难,
经验和常识都不起作用时,
大学教育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
你的知识是否能成体系,
你是否能从已知推出未知,
你是否大致探索出解决的方向和途径。
这些,只有大学教育能赋予你。
我们来个实例。发生在二战。
当时英国飞机空战损失比较惨重,军队的将军们检查受伤的飞机发现,机翼中弹特别多,引擎中弹的少。
凭着自己的经验,他们本能地认为:
应该加固机翼。
但是英国的国防有特别好的传统:
与科学有关的事,必须听取专家的意见。
如何改进飞机,减少损失。
他们请来了专家。
面对同样的资料,
专家却否定了将军们的意见。
提出:应该加固引擎。
理由是:引擎中弹多的飞机,全部坠毁了,都没有机会飞回来。
——看见没有,
这就是真专家,
他们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将军们尽管战争经验丰富,但他们只看得见返回的飞机,
但是专家“看到了”没有返航的飞机。
他们能从生还,推论到死亡,找到真正的原因。
……后来英国飞机根据专家的意见做了改进,
果然生还率大大提高。
二、大学的三要三不要
现在我们上干货:
如何获得并建立大学的体系化思维。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照样不一样。
我们只能尽量谈些共性的东西。
比如三要三不要:
1、一定要上选修课。
大学有丰富的选修课。
如果一个大学不能提供选修课,那你一定上了假大学。
选修课设置的目的,
一是进一步拓宽你的视野,
二是进一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最重要的是,
选修课能弥补你专业知识的不足,
帮助你完成你的体系化思维建设。
假如你上了大学,
还像中学生一样,只学本学科规定的课程,
从没去上过选修课,
那你的大学就白读了。
我记得有一次,俺在教室打个盹,
醒来居然置身于一个课堂。
老师正在讲述希腊文明,
于是硬着头皮听了下去,
没想成瘾。
就跟踪上完了这个老师的课,
还经常在课堂上向老师发 问、为难老师!
结课后,向老师要学分时,才知道,
那是研究生的专题课堂,
没有本科学分。
当时老师笑眯眯对姐说:
“怎么?没学分,是不是觉得吃大亏了。”
姐马上很阿Q地对老师说:
“看在你课讲得精彩的份上,没学分我也认了。今后你要再开专题课,记得招呼我一声。”
顺便说一句,那个专题课是
“从希腊到美国历史——人类对民主制度的探索及演变历程。”
整整一学期,每周两堂课……
老师讲课厉害的地方是,
能够在每个事件发生后(比如大宪章运动),
详细的分解其背景,前提,条件,过程,
以及当时的人,对事件的处理及态度,
分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起了什么作用?
后来学界观点又怎么看?
什么地方是弯路,什么地方是人类的侥幸……
所以姐是完整地了解过这个专题的来龙去脉,
以至于后来再遇到那些一知半解的民主人士,
姐就老想踹他们一脚,
把他们踹到这个老师的课堂上补课去。
2、一定要加入社团。
大学里有丰富的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
你一定要加入一到两个。
在这里,你学会与人相处,
了解团队、组织机构的目标与运作,
学会与一群人共同做一件事的实践经验。
参加社团活动,要学会
把它当成一个类似实践的场所,
你的体系化思维正好在这里进行实验,
它能给你无数次试错的机会,
这是你到社会上后,再也不可能有的。
社会和大学最大的区别之一,
就是大学让你试错,包容你。
但社会没这么宽容,
你一旦错了,
很可能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在大学,你可以尽情挥洒你的想法,
不要怕犯错误,
把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机会,一定留在大学。
你要不喜欢加入别人的社团,
你还可以自己组建一个社团,
大学照样给你这个机会,
这种玩法绝对牛奔!
假如你在大学,从没加入过社团。
基本上,你的大学又白上了。
社团还有额外功能。
你上大学,可能就会听别人说:
社团是泡妞的好地方。
很多人组建社团,就是为了泡妞或者泡帅哥。
亲,千万不要怕被泡,
就不去社团,
社团泡你,你也泡回去啊!
多泡几个社团,你连泡妞的技能都能提高,
有啥不好的。
3、一定要与老师讨论问题。
大学真正的魅力,
就是你可以跟各类学贯中西的老师们,大家们,
面对面争论问题。
大学之大,就在老师。
和老师争论,
你才明白什么叫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你在书本上无论学多少知识,
都抵不上和老师争论一小会儿。
有时候,就是老师轻轻滴一点拨,
你所有的知识突然就融会贯通了,
哪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是大学最有魅力的体验。
假如你读大学,从来没有和老师争论过,
或者面对面讨论过问题。
那么,
你的大学一定白读了。
多啰嗦几句:
关于这一条,是三要三不要中最重要的。
你可以缺憾前两条,
但是一定不能缺这条。
体系化思维,最重要的方法,
就是老师的点拨。
你没想通的地方,总有老师帮你打通。
而一旦打通,你会发现原来很多知识可以一通百通。
在现代社会,知识海量,
一个人想靠自己读书,或者自学,
就建立体系化思维,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纵是天才,也做不到。
前段时间,正好读了天才少女林奕含自杀的消息。
这个孩子文学上绝对天赋异禀,
随便写个文章就一举成名。
但是,她还是化解不了小时候被老师诱奸的伤害,
成名后选择了自杀。
林奕含读书很多,无数名著能够倒背如流。
到大学里,她都不屑于把大学读完,
——这正是她的失误。
大学又不是比读书数量多的地方,
是比建立体系思维的地方。
所以这个天才少女,
居然没能在大学救赎自己。
她挥霍着自身的天才,爆读了不少书,
还是没有获得真正的大学体系思维,
她的知识体系与结构,
在现实中,一压即碎。
(这里不展开,今后有机会再系统的分析下她的问题。)
三、文理分类及大学的大家
这里展开一下,
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最大区别是什么?
不确定性。
理科,追求确定性,
比如1+1=2,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会,在中国等于2,
到美国就等于3了。
但文科不一样,
同样一件事,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看法一定不一样;
同样是中国人,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看法,
照样不一样。
这就是不确定性。
一般对大学生的建议,
理科生要选修一定的文科类课程,了解不确定性;
文科生要选修一定的理科课程,了解确定性。
这有利于你思维体系的完善。
对理科生来说,
需要知道人性的基本常识。
比如,不要认为:全世界都是好人。
等一遇到坏人又立马怀疑人生,觉得全世界都是坏人。
要清楚地知道,世界上的人永远都如此,只是你如何看他们而已。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师对我说:
老人与孩子同样说“不知道”,内涵是不一样的。
孩子是单纯地不知道;
老人是把自己所有知道的都搜寻一遍后,才说不知道的。
当时姐就豁然明白:
每个人考虑问题,都从自己出发,带着自己的经验常识和背景。
人和人的差异,其实就是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决定的。
社会上,你经常遇到说话都很low的人,
不要骂人家,
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决定了,
他只能生产出这么LOW的想法。
文科还有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
所有的文科类别,
学到一定高度,就能相互打通,
做到一通百通。
学科之间相互印证和解释。
因为所有的文科类别,都围绕“人”这个中心进行,
只是偏重点不一样。
历史学,偏重人类的历史,
但里面一定有人性,有经济,有政治,有文学……
经济学中,一定有历史,有政治,有人性……
所以每个人文学科的里的大家,
一定懂经济,政治,人性,文学、历史、心理……
人文领域,几乎能全通!
我记得教我们古典文学的张老师,
有一次上课讲起陶渊明,
陶渊明自述自己一会咳嗽,
一会胸闷,一会打喷嚏什么的。
老师就解释说:
据我的研究,陶渊明得的是什么病,
(哮喘病?花粉过敏?——不好意思,姐记不清楚了。)
病症特征是什么?
应该怎么治疗?……
他居然就非常随口地,给我们普及了一大堆中医的知识和理论……
张老师是古典文学领域数一数二的大家,
他讲任何一篇古典文学,
不仅对其政治经济人文背景一清二楚,
给你打开一个
把整个文科体系融会贯通的绚丽画面,
而且能超越文科的知识系统,
顺手把中医、天文、星象等理科问题都搞翻在地……
这是大学之上,
真正大家的思维体系。
也是大学之魅力所在。
四、关于三不要
其实就是三要的反面。
别整天只学本专业,不和人交往,不向老师提问。
(不多展开了。)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个很糟糕的新闻。
说某大学,学生去举报老师
上课讲了“不符合真理”的话题。
这个新闻让姐真心难受。
你说这样的孩子在发什么神经啊?
你要认为你已经掌握真理了,
你还来上大学干嘛啊?
(你真以为上大学,就是拿一个证书吗?)
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老师吓得不敢多讲话,
不敢与你讨论问题,
你真的觉得老师吃亏了?
还是你自己的大学白上了?
这种孩子简直就是害群之马。
谁跟他同班谁倒霉。
目前有个说法,
认为这类孩子属于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姐从不这么看。
因为连“如何利己”,
他都木有搞明白——怎么精致得起来?
短期看,似乎吓着老师了,
问题是,吓着老师了,他到底获利多少呢?
对他长期的人生产生多大帮助呢?
……分析一下就知道,
多么的得不偿失?
以此“损人不利己”的态度面对社会,
这类孩子的人生
其实注定是杯具的糊涂人生。
与精致,毛关系都木有。
五、大学的精神内核
最后谈下大学的精神内核。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认识你自己。
后来苏格拉底把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这也是所有大学精神的真正内核。
无论你玩什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最后都需要归到这里。
人类教育的目标,
最终也是围绕这个内核进行的。
对个人来说:认识你自己,发现你自己,成就你自己;
对整个人类来说: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成就这个世界
(促使它进化与进步)……
你在大学建立的体系化思维,
只是一个基础框架。
需要你用一生来修正和完善它。
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
你怎么才知道,你修订的方向没有错呢?
衡量的尺度就是这句话:
“认识你自己”!
这个话题展开,
特别哲学,容易形而上。
就算了,同学们自己悟吧!
最后需要说的是,
教育是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
你学没学好,
它会在你一生长长的实践中,显示出来的。
前篇回顾:
小编:教育话题其实很枯燥,但是又很重要。
所以我们坚持做完这个系列——专给看得懂的家长和孩子看。
因为中国的教育早已走偏,
掉进了钱眼中。
目前能帮助孩子的,只有家长了。
而家长帮助孩子的前提是,
你自己对教育有整体的概念——我们希望这几篇文字,能够帮助家长理出一定的脉络,帮助你清晰地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今后有机会,我们还将结合实际的栗子,分析教育问题。
最后惯例声明:
我们只是一家之言,千万不可当真理看!
尽管批评,不要客气!
(图片来源:@宁晓勇 提供)
(欢迎转发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只求智慧激荡,能让你发现别样的思维和观点。
目前由九维小编来负责本刊。欢迎大家投稿,范围不限。投稿直接勾搭小编,小编微信(jwfh9w)。为了区别广告,请网友在加小编微信时报暗号。
暗号如下:
问:九维?
答:凤凰。
请别忘了哦。
扫描或者长按下图中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九维凤凰,你一定有收获!